当初美国一叫“脱钩”,印度马上就摆手说:“我来,我行。”莫迪也赶紧装出“印度制造”的大模样,想着美企搬离中国,就能巧妙地转到自己这边。没想到戏还没演完,台下的观众就已经散了。
2024年,外资慢腾腾地往外撤,订单一单接一单不见了,就连富士康也开始搬离。莫迪原以为能成为“下一个中国”,结果倒成了试错的试验田。供应链、工业化体系、审批手续,样样都出问题。嘴上说要自立自强,可实际上,零件还是得靠中国运过来。
“印度梦”还没醒,倒是投资者比谁都早清醒了。醒得比别人都快。
接盘计划刚启动,资本就先跑了
2020年疫情搞得全世界的供应链都摇摇欲坠,美国也赶紧换个跑道。印度听到风声,马上就跳出来说:“我能干。”莫迪推出一套政策礼包:减税、地块、审批通畅,目标直指“新中国工厂”的宝座。
2021年,美国对外直接投资逐步放缓,印度因此被视作潜在的热门选择之一。
外表看起来挺热闹,可私底下呢?资本们手里拿着计算器算啊算,一掷千金进去一看,水温居然出乎意料地不对劲儿。
从2022年开始,全世界的资本逐渐离开印度股市,悄无声息。根据《新浪财经》2024年3月22日的报道,在这两年间,外资总共撤出了大约5万亿卢比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不光资金走了,人也纷纷离开了。
富士康的动作最为引人注目。到了2023年,本打算在古吉拉特邦投入195亿美元,建立一座半导体制造工厂。
土地都谈妥了,合同几乎要签了,可偏偏卡在审批环节,拖了整整一年,最终还是撤了资金。这一撤,印度就等于失去了全球最具实力的芯片代工合作伙伴之一。
汽车圈这一下子也乱了套,通用和福特接连退出印度市场。福特更是直接在2021年关掉了在印度的工厂,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布局,算是措手不及吧。
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,笔记本进口这档事,竟然成了资本们的最后一根稻草。2023年8月,印度政府突然宣布:所有进口笔记本都得拿许可证。
换句话说,不给批,就别想进来。戴尔、惠普、苹果一下子都紧张了起来。政策一出台,货还在海上漂着,根本卖不出去。
印度财政部还没撑过去两天,就赶紧“临时暂停”了,不过,伤害已经显现:信心已经崩塌。
美国企业其实并不是不想搬迁,主要是觉得“印度这个锅端不住”。就在这个时候,2024年美国政府的债务突破了34万亿美元,华尔街一看,利率还不降,那就赶紧挣钱走人吧。
就这么搞吧,现在这个状况挺尴尬的:美国还没彻底“脱中”,印度这边倒是“被脱资”了。印度刚刚搭好凳子准备迎客呢,资本早就拿起外套走掉了。
到底发生了啥事儿,让印度制造这块牌子出了一点小麻烦,挺让人琢磨不透的。
印度制造:宣传里飞天,工厂里趴窝
印度政府提出要“复刻中国制造”,但光嘴上喊着、地段便宜也没用,人家投资可不是随便许个愿那么简单,得真算明白账才行。
在印度好多工业园区,连供电稳定都成问题,外企在建厂过程中,经常遇到断电频繁、物流拖延这类麻烦,导致供应链成本直线上升。别提什么高端制造了,就连基础的组装线都开不了了。
富士康在2023年投资的那家芯片厂,花了14个月都没批下来,审批流程简直像个迷宫,文件来回跑了不止一遍。印度的外企想建厂,至少要经过7个审批部门,审批流程繁琐,还要搞3轮文件盖章。有的地方甚至还会遇到地方政府暗中干预的情况,那个程序真够复杂的。
政策的不稳定性也让人头疼。就像2023年8月那次笔记本管控风波,真是血淋淋的教训。明明还在商量投资事宜,突然就来个许可证门槛,把事情挡住了。资本一看这变幻莫测的政策,怎么能扛得住呢?
就连莫迪推出的“PLI制造激励计划”,《新浪财经》都说“账面上能看见,真正落地却没指望”。很多申请的企业,连补贴都没能拿到,反倒是被繁琐的流程给劝退了。
Shein虽然又回到印度市场,但合作对象选了Reliance,说白了,中国品牌得借助别人的平台才能立足。这算是投资吗?倒不如说更像是在防止陷阱罢了。
真正核心就在于,印度虽然有市场和人流,但产业链还不成熟。基础配件、模块、关键零件,很多都得靠外头供应。让企业自己去拼这些细碎的东西,拼不起也算不出个所以然。
所以才会变成这个样:工厂还没有全部开起来,投资的钱还没赚回来,人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。
嘴上说要脱钩,手里那货还是都是从中国发出来的。印度啊,想跑掉人,断不了这个链条。
嘴上说脱钩,采购却一车车从中国来
印度一边嘴上喊着“少依赖中国”,可数据显示可是啪啪打脸啊。
2024年的报道揭示,印度手机产业链中有超过60%的零部件都得靠中国供应,光一个摄像头模组几乎全是中国提供的。在组装车间里,装的还是“中国出货”,贴的却是“印度制造”的标签。
关于电动车的“三电”——电池、电机、和电控,核心供应商基本都还是中国的厂家。印度本地的企业连替代的产品都搞不出来,只能靠进口贴牌的方式来应付。
在医药产业中,中间体和原料药的采购里,中国的供应占比超过一半。印度长期在宣扬“自主制药”,可是十年来,仍和真正的自主还差着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。
就算是被制裁的中国企业,也在逐渐回归。到2024年9月,《观察者网》报道,上汽、Vivo等公司正在加大在印度的本土生产力度,Shein也重新回到平台,走的是合规的发展道路。
甚至连印度财政部都得承认:眼下短时间内还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。
你瞧这局面:产业链想脱钩,可实际上却根深蒂固;美资说要转移,可资金反而撤得更快;莫迪打算打造制造强国,结果却先变成了买买买的大户。
所谓的“印度梦”其实不难实现,只不过脚步太匆忙了。站不稳脚跟,想要的那一瞬间就飘远了。
#AIGC热点大赛#
在线炒股配资必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